冬至过后,气温持续走低,寒意袭人。山东省无棣县水湾镇鞠家村的低效枣林改造现场却是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多名妇女正手持镰刀,把缠绕在枣树上的鹅绒藤清理下来。

无棣县是枣产业生产大县,素有“金丝小枣第一县”之称,枣树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然而,近年枣产业经济效益下滑,人们管理枣树的积极性不高,出现了诸多弃管现象。因疏于管理,长势旺盛的鹅绒藤遍布整个枣林,“草吃树”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枣业收入更是每况愈下。

为重振枣产业辉煌,无棣县林业主管部门重点谋划,不断探索枣业发展新方式。

2021年,国家有关低效林改造政策的出台,让人们看到了枣业生产的希望。当年底,《山东省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印发,让无棣县发展枣业的信心大增。全县推行低效枣林改造,通过政策宣传,给群众算经济账。在此基础上,全县确立了试点引导方法,让示范引路,拓展农民增收门路。

无棣县主要采取两种改造方式:一是对死枣树林全部平茬后更新栽植,实现品种改良;二是实行疏伐,增加枣树间隙,优化枣林规格档次。在试点改造的过程中,无棣县严格用好中央和省里扶持资金的杠杆作用,做到高标准建设、高规格培育,提升改造标准。经过改造的水湾镇河崖刘村低效枣林改造示范片,新栽植的枣树长势喜人。

试点的引领作用是明显的,群众看到了枣业发展的出路。试点片区对全部平茬后的死枣树进行更新栽植,嫁接金丝四号小枣,枣树的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同时,在枣树下发展林下经济,种植农作物、中草药,养鸡、养鹅、养蝉等,拓宽了增收渠道。枣林疏伐后,便于机械化作业,减少了劳动力投入,提高了劳动效率,经济效益成倍增加。一些农民通过流转林地增加收入,促进了林地集约化管理。

2022年,无棣县改造低效枣林1.3万亩,改良后的枣树3至5年后可进入盛果期,届时平均每亩将增收4000元以上。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