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中国农技协同意设立山东无棣玉米科技小院。小院位于无棣县小泊头镇,依托无棣普天家庭农场,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农技协、滨州市科协、无棣县科协开展共建。小院一头连着高等学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架起了科技赋能农业发展的桥梁。无棣县科协聚焦“建阵地引人才、建园地育人才、建基地破难题”三点发力,充分激发科技小院在推动县域乡村振兴上的“聚智赋能”作用。

一、建科创赋能阵地,增强人才引进“聚合力”。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挥小院优势,促进各级农科专家与乡村资源携手共建,聚力做好引才文章。科学谋划布局。依托“科技小院”流转土地320亩,打造“盐碱地产学研科创孵化基地”,其中,规划建设科研示范田300亩。广泛开展合作。投资200余万元对基地农用道路、水肥一体化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依托基地与山东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6家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划分50个试验区,全面开展农业试验。积极引纳人才。吸引8个专家团队入驻,引进“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名,山农大博士12名。组织进驻农科专家开展盐碱地改良和耐盐碱作物试种试验,为推动县域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二、建科普教育园地,增强人才培育“驱动力”。注重赋予科技小院农技创新与科普推广“两翼”职能,探索“两翼”共振、多方共赢新路径。全方位构思科普形式。通过展板、电子屏等,重点教授园区、协会产业特色知识,实施乡村振兴科普行动,开展乡村振兴“田间课堂”8场,直接将科技信息送到农民群众身边。多层次提升农民素质。通过面对面授课、田间观摩、科技长廊等方式,向农民群众普及农业技术,达成了各类专家人才提升实践能力、广大农民群众提升科学素质“双向提升”的目的,让专家融入农民,将农民教成专家。高频次开展科普活动。举办农业专家进小院专题报告30场次,培训农技协负责人、科普带头人2000余人次,开展科普宣传100余次,受教育群众8000余人次,提升了县域农业科技水平。刘国利滨海盐碱地农作物潜能提升科普工作室入选省科普专家工作室;中薯(山东)农业科技“数字玉米专业科普馆”入选2023年省科普示范工程项目。

三、建成果转化基地,增强攻克难题“战斗力”。无棣县土地盐碱化程度高,发展现代农业面临诸多难题。将小院建成成果转化基地,助力破解农业产业瓶颈。精心开展试验。依托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低产田玉米周年增产提质增效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进行耐盐碱品种筛选实验,先后引进省种子总站品种50余个,“精挑细选”20余个优良品种在无棣落地开花。精准研发良种。“菏麦29”推广播种面积达到3.5万亩,玉米“丰度191”、京农科828等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红薯“白哈密”“西瓜红”经筛选,成为适宜轻度盐碱地种植品种,推广种植超千亩。精细谋划创新。转变耕作方式,首创“双深双晚”种植技术,推动“盐碱地”蝶变“高产田”,为助力县域乡村振兴、农业发展做出科协组织贡献。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